7月2日,記者走進吳忠市利通區二道灣農場“杞鵝先生”林下養殖基地看到,2000余只白鵝在枸杞林間穿梭覓食。“其糞便自然還田,基地化肥使用量因此減少40%以上。鵝在林下跑,雜草、害蟲都不見了,枸杞樹也長得更好了。”寧夏粟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袁文濤說。
近年來,利通區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,堅持“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、生態優先、產業融合”的發展思路,多措并舉推進林下經濟多元化發展。寧夏粟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400畝枸杞林的幼林期套種250畝中藥材貝母,成林期再套種辣椒,土地利用率提升超30%。同時,公司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,枸杞果汁原漿等產品走俏市場,帶動產業產值增長50%以上。
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,該公司建成600箱蜜蜂養殖區,巧妙結合枸杞、中藥材貝母和辣椒的花期開展授粉服務。此舉不僅可年產蜂蜜超50噸,更有效帶動農作物增產15%至20%,初步構建起“以林促養、以養肥地”的綠色生態閉環。
在利通區,像粟闊公司這樣利用豐富的林地資源發展林下養殖業、種植業,提高林地綜合收益的場景比比皆是。“以前林子只是林子,現在是寶地。”郭家橋鄉馬家大灣村黨支部書記馬曉國高興地說,該村依托桃樹資源發展林下養雞項目,全年投放生態雞4500羽,預計2025年實現銷售收入24萬元,既可盤活閑置林地,又能壯大村集體經濟。
利通區自然資源局局長趙建強介紹,利通區錨定“千畝種植、萬羽養殖、千箱養蜂”目標,計劃2025年實現林下種植1000畝、林下養殖2萬只、林下養蜂1700箱。下一步,將積極爭取國家、自治區及市級產業扶持項目資金,深化金融政策對接,破解經營主體融資難題,同步完善技術指導和科學管理長效機制,持續釋放林下經濟生態與經濟效益,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見習記者 李霞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