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雪在農場展示鵝蛋。
人物檔案
司雪,30歲,青銅峽市葉盛鎮龍門村紅紅家庭農場負責人,返鄉創業大學生,帶動周邊鄉鎮農戶發展養鵝產業,攜鄉鄰共同唱響致富路上“向天歌”。
創業故事
“歡迎家人們來到‘塞上鵝姑娘’的直播間。我是返鄉創業的大學生,今天帶大家沉浸式體驗撿鵝蛋的樂趣?!痹谇嚆~峽市葉盛鎮龍門村的紅紅家庭農場,每天下午,司雪打開抖音直播與鵝“斗智斗勇”,網友們紛紛在線“云撿蛋”,為她捏一把汗又看得津津有味。
鏡頭掃過,一只只雪白的三花鵝或魚塘游弋或悠閑踱步、啄食,瞧見司雪拎著籃子、拿著木棍走來,它們“嘎嘎”地叫著聚攏,脖子警覺地伸長。她走向草窩,一只肥碩的鵝正趴在窩里,翅膀微微張開護著鵝蛋。
“又是這位‘鵝老大’,老對手了,歪得很(厲害得很)!”司雪調侃時戴上厚手套,用木棍虛晃試探,鵝反應迅猛,發出低沉的“嗬嗬”聲警告,扁嘴作勢要啄她?!捌獠恍÷?!”司雪瞅準時機,左手精準地抓住鵝頸后方,穩穩提溜起來。
司雪直播養鵝的日常,不僅讓網友們感受到鄉村生活的樂趣,也讓更多人了解到她返鄉創業的故事。
司雪的丈夫劉凱在龍門村老家有100畝閑置魚塘。2017年,司雪從銀川科技學院畢業后,決定回來創業養鵝。然而,當她回鄉養鵝的消息傳開,質疑和反對聲像冰雹一樣砸來:“家里花那么多錢供你念大學,就為了回村當村姑?”
面對質疑,司雪并未退縮。2018年,她注冊紅紅家庭農場,開始正式養鵝。
為選購優質的鵝苗,司雪四處奔波、考察。每天清晨打掃圈舍、喂食、放鵝……周末幾乎沒有休息。
2022年,她報考鄭州國家開放大學畜牧獸醫專業,學習專業的養殖知識。如今,她不僅能精準判斷自家鵝群的健康狀況,還能為周邊養殖戶提供專業的疾病防治服務。
鵝養肥了,司雪卻遇到新難題,鵝蛋賣給誰?青銅峽本地市場對鵝蛋的需求有限,于是她將目光投向銀川大型批發市場,“掃街”推銷,批發商們卻滿臉疑惑:“這是外地的鵝蛋,不新鮮吧?”“價格好像沒啥優勢?。 彼狙┡隽艘槐亲踊?。
轉機出現在寧夏四季鮮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。面對一位謹慎的客商,司雪拿出滿滿的誠意:“老板,您先拿1000個鵝蛋試銷,賣不掉算我的,賣好了再結賬。”客商猶豫再三,點了頭。
兩周后,司雪電話響了,客商興奮地說:“買你家鵝蛋的人挺多的,你家的蛋我包了。”司雪憑借積累的口碑,與銀川幾位客商建立起長期穩定的供貨關系。2024年,司雪注冊“塞上鵝姑娘”商標,在微信視頻號、抖音等平臺直播售賣鵝蛋,一年收入達20多萬元。
隨著“塞上鵝姑娘”名號越叫越響,周邊鄉鎮的養殖戶紛紛來農場找她學習養鵝技術。她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,從選址建棚到優質鵝苗的選購門道,再到注射疫苗、飼料配比、疾病防治……她手把手地教養殖戶。
截至目前,司雪共帶動周邊4個村集體、10戶養殖戶養鵝。青銅峽市瞿靖鎮尚橋村村集體年出欄1500羽鵝,年增收6萬元。今年,龍門村計劃建設7000多平方米現代化養殖場,預計年出欄量達3000羽鵝,鴨子、歐洲雁共2萬只。
養殖、銷售、直播、帶徒……司雪每天忙得不可開交。鏡頭前,她笑著賣鵝蛋,這笑容里,有汗水、有淚水,更有那份倔強贏來的甘甜。這位曾被質疑的大學生,如今成了鄉親們心中實打實的致富“領頭雁”。(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見習記者 李霞霞 文/圖)
點睛之句
司雪:作為返鄉創業的青年,我有責任、有義務,把成功的養殖經驗分享給周邊養殖戶,讓他們加入到養鵝的行業中來,讓養鵝成為大家致富的新渠道。
鄉親們說
葉盛鎮龍門村黨支部書記陳開春:司雪不怕苦、不怕臟、不怕累,投身養鵝事業。在養殖前期,遇到很多困難,但她不屈不撓,一心撲在養鵝上,還為周邊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??吹剿呐蛽?,龍門村這個致富帶頭人選對了。
瞿靖鎮尚橋村第一駐村書記顧璨:司雪不僅帶動我們村集體養鵝,還輻射帶動村里農戶標準化養鵝。謝謝她,讓我們村走出一條特色養殖產業發展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