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
在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,動漫早已超越卡通片的傳統定義,成為融合AI、沉浸式體驗的創意載體。隨著行業邊界不斷拓展,場景設計師、建模師、動漫原畫師等新職業雨后春筍般涌現。當賀蘭山下的巖畫遇上數字畫筆,當西夏文成為動漫角色的裝飾符號,寧夏這片承載著千古文明的土地,正以這些充滿創意的新職業為橋梁,連接傳統與未來。
日前,記者深入寧夏動漫文創基地及本土企業,采訪動漫新職業工作者的工作日常,探尋寧夏動漫從業者如何打破“次元”限制,開拓職業新道路。
動畫師袁慶:向世界展示神奇寧夏
動畫師袁慶。
袁慶的動漫作品《三國BOSS》。
六月,陽光熾熱。銀川市金鳳區CBD保險大廈,寧夏禹羿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一臺臺電腦前,年輕的身影專注而投入。
“90后”動畫師袁慶正全神貫注盯著雙屏電腦,輕點鼠標,精心雕琢動畫作品。從繪制動畫人物、搭建虛擬場景框架,到為動畫調色渲染,再到將動畫人物巧妙融入實景視頻,每一個環節都傾注著他的心血。為了讓動畫人物與實景畫面完美融合,袁慶緊盯屏幕,反復審視色彩搭配,調整人物動作細節與場景光照效果;為了讓動畫場景更加自然生動,他還調整畫面景深,以及運鏡的角度與速度。在他的努力下,原本靜態的平面畫作仿佛被賦予了生命,在視頻里靈動鮮活起來。
“對我來說,做動畫師最大的樂趣,就是沉浸到動畫角色中,賦予他們鮮活的生命。”袁慶說,動畫是集繪畫、漫畫、數字媒體、攝影、音樂、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于一身的綜合性藝術。不僅要求動畫師具備良好的審美、扎實的手繪功底、創新的思維和文字創作能力,還得掌握基礎的運動學原理。讓動物動起來只是最基本的要求,人物的面部表情、陰影處理等細節,都需要精心打磨。動畫師要憑借對光線、色彩和鏡頭語言的深刻理解,讓整個動畫作品和諧自然,充滿感染力。袁慶表示,動畫師的工作就像一場奇妙的創作之旅,靈感源于生活點滴,需要時刻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,細致觀察身邊事物,將觀察所得分析整理、積累沉淀。
袁慶自幼學習美術,對動畫情有獨鐘。2010年,他考入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動漫游戲人才的高校——吉林動畫學院,學習動畫設計。大學畢業后,他前往上海工作。2016年,袁慶毅然回到銀川,創立了禹羿動漫公司。
“創業初期,寧夏動漫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寥寥無幾,公司招人十分困難,我只好親自上陣做動畫師,一干就是許多年。”袁慶回憶。動漫制作流程繁雜、周期漫長,作為動畫師,不僅要對角色進行建模、綁定、布料模擬等一系列處理,還要根據角色和場景需求制定動畫方案,繪制關鍵幀,制作中間幀等,需要反復調整修改,直至達到客戶和創意團隊的要求。袁慶常常遭遇作品被推翻重來的情況,但他從不氣餒。
公司初創階段,為了維持運營,袁慶和團隊不得不承接各類動畫設計工作,甚至連LOGO設計等業務也不放過。熬過那段艱難歲月后,公司逐漸步入正軌,袁慶終于能夠專注于動畫創作,并和團隊推出了一系列優秀動漫作品:《諸子漫說》以趣味變裝的形式,生動演繹傳統文化名人故事;《三國BOSS》以三國為背景,講述創業與職場故事;《漢字王國歷險記》則通過漢字精靈的冒險之旅,引導孩子們學習漢字……截至目前,袁慶及其團隊累計創作近1000部定制作品,總時長超3000分鐘,其中動漫作品《雪葬》獲中國國際動漫節“美猴獎”。
袁慶心中始終懷揣著一個夢想——讓寧夏動漫走向全國。為此,他給自己定下“寧夏動漫,講好寧夏故事”的目標。2024年,他帶領團隊啟動原創動漫項目《宴寧之夏》,大家并肩作戰,終于完成項目前期工作。袁慶介紹,“宴寧之夏”寓意邀請八方來客赴寧夏度假,彰顯寧夏的好客熱情。該項目以寧夏特色產物為原型設計動漫IP角色,通過短視頻、動漫短劇、系列番劇、微電影、大電影等多種形式,全方位講述寧夏故事,同時還開發豐富的動漫衍生品和文創產品。2024年,袁慶帶著《宴寧之夏》文創產品亮相深圳文博會,大受歡迎,樣品被搶購一空,這也讓他對做好《宴寧之夏》充滿信心。
在袁慶眼中,寧夏獨特的文化底蘊、悠久的歷史傳承、壯麗的黃河生態以及豐富的農牧產業等資源,都為動漫創作與文化衍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素材。“隨著數字化時代的飛速發展,動畫制作技術日新月異。從傳統的二維手繪到三維建模渲染,再到虛擬現實、增強現實等前沿技術的應用,每一次技術革新都為動漫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。”袁慶滿懷憧憬地說,“寧夏動漫未來可期,希望更多動畫師能夠回到家鄉創業,攜手推動寧夏動漫事業發展,我也盼望著能像《哪吒》的導演‘餃子’一樣,讓寧夏的動漫走出寧夏,向世界展示一個不一樣的神奇寧夏。”
游戲原畫師張媛華:給熱愛留足呼吸感
游戲原畫師張媛華。
張媛華游戲原畫作品。
張媛華游戲原畫作品。
“動漫游戲原畫是游戲制作前期的一個重要環節,原畫師需要根據游戲策劃的文案,設計出整部游戲的美術方案,將策劃案抽象的想法,具象為可視的人物、場景,為大家搭建起一個具體的視覺框架,邁出游戲圖像化的第一步,統一游戲美術團隊的認知,確定設計的方向,明確表現的風格,落實到制作,貫穿產品的始終。”游戲原畫師張媛華侃侃而談,“游戲原畫師在整個游戲美術設計鏈條中,扮演著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。”她認真解釋道,“對上,我們要精準解讀游戲策劃案,創作出與游戲世界觀嚴絲合縫的原畫作品;對下,要為3D建模、動畫制作、特效設計、程序開發等后續崗位,提供清晰明確的美術標準與創作依據。”
見記者仍面露疑惑,張媛華笑著補充:“我們這行,就像是把文字‘翻譯’成畫面的‘靈魂畫手’。不管角色的喜怒哀樂還是場景的宏偉蒼涼,都能通過一幅幅動畫圖片生動展現。游戲迷們總愛這么稱呼我們呢!”
作為土生土長的彭陽姑娘,張媛華從小就對繪畫與動漫游戲有著濃厚興趣。這份熱愛指引她考入四川內江師范學院動畫專業。求學期間,她曾在重慶多家動漫公司短暫實習,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。
“在杭州、重慶這樣的大城市,原畫師人才濟濟,競爭激烈得像戰場。但在寧夏,這一領域人才少,反而給了我廣闊的發展空間。”張媛華坦言,“在寧夏生活多年,這里的風土人情、獨特韻味,更能激發我找到創作靈感,這是其他城市無法替代的。”
走進張媛華的工作場景,如同踏入一場視覺盛宴。隨性的筆刷、和諧的色彩、迷人的光感,設計上用大塊面的結構,但又不缺細節的對比,充滿了設計感。她專注創作時,畫筆在數位板上飛舞,靈感傾注于畫面……
“游戲原畫是游戲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”張媛華介紹,“前期,甲方會通過文字方案或面對面溝通,告訴我游戲的核心風格、目標受眾以及故事主線。溝通后,我會結合自身經驗給出建議,再參考甲方提供的案例,著手設計場景與角色。”
在張媛華看來,游戲原畫師是充滿挑戰的職業。它要求從業者既要具備優秀的繪畫技巧和創意能力,能夠將文字或概念轉化為視覺形象,還要熟練掌握Adobe Photoshop、Corel Painter等專業繪畫軟件,對人物造型、裝備道具或飾品、武器、補給品、動物(怪物)、植物、機器等各類元素信手拈來。創作過程中,挫敗感也時常相伴——有時精心設計的角色,自己都不滿意;反復修改數遍,仍達不到客戶要求。無數個輾轉難眠的夜晚,都是為了追求完美而苦苦思索。對熱愛游戲的張媛華來說,每一次挑戰都是成長的契機,每一次突破都帶來無與倫比的成就感。
為了讓筆下的作品更貼近真實、鮮活生動,張媛華時刻保持著敏銳的觀察力。漫步街頭,她會細細觀察他人的表情、著裝,在心中勾勒人物性格;靈感乍現時,哪怕身處公交車上、會議現場或是餐桌旁,她都會迅速掏出紙筆,記錄轉瞬即逝的創意火花。
閑暇時光,張媛華常與閨蜜逛“谷子”店、看在銀川舉辦的漫展、Cosplay……延續對動漫的熱愛。在她眼中,潮流不是追趕數字榜單的焦慮游戲,而是把每個“心頭好”都活成生活的小彩蛋,“給熱愛留足呼吸感,這樣做出來的動畫才會更靈動。”
談及職業前景和寧夏動漫行業發展,張媛華眼中閃著光芒:“很多人覺得游戲原畫師工資挺高的, 想入行一試。其實,這行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,門檻也在不斷提高。我特別喜歡一部動漫電影里的臺詞——做好自己做的,一切交給時間。這不僅是角色的信念,也是我們每個寧夏動漫人的堅守。我堅信,寧夏動漫的未來一定會越來越精彩。”
動漫妝造師薛曌迪:一場不斷解鎖技能的冒險
薛曌迪(左)在工作中。
薛曌迪的動漫妝造。
今年3月,在寧夏國際會堂舉辦的中國中西部動漫展巡展上,隨處可見的Cosplay(二次元中的角色扮演,簡稱COS)吸引了不少觀展者,扮演動漫角色的年輕人(Coser)游走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。
每逢這樣的動漫展會,28歲的動漫妝造師薛曌迪每天都要從早忙到晚,為Coser們精心化好妝容。
動漫妝造師也叫“妝娘”,這是二次元群體對化妝師的稱呼,也是二次元經濟催生出的諸多就業機會之一。“妝娘”們通過化妝,將二次元角色復現在真人身上。在妝面下,平面角色被帶進了現實空間。不同于擁有固定工作室的化妝師,“妝娘”們按照客戶的行程需求穿梭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里。
采訪薛曌迪,仿若踏入了一個充滿奇妙術語的次元空間。CN是Coser的專屬藝名,用于展會社交;“擴列”意味著擴展好友列表;“妹攝”則代指女性攝影師……這些獨特的語言符號,構建起二次元愛好者專屬的交流“密碼”。
說話間,薛曌迪已熟練地取出一盒CPB粉撲與灰松鼠眼影刷。她輕掃眼影,讓刷毛均勻沾取色彩,又在空中靈巧一抖,抖落多余粉末。目光緊鎖Coser需打造的“2倍放大雙眼”妝效,手腕翻轉,細膩的筆觸在對方臉上勾勒出精致輪廓,一舉一動盡顯專業風范。
薛曌迪形影不離的“移動化妝間”,是一個沉甸甸的黑色行李箱,里面裝滿了客戶可能會用到的發網、夾子,各種品牌的化妝刷、假睫毛、彩妝用品,以及針對不同膚質的妝前乳、保濕水、素顏霜,還有頭飾……加起來有十幾公斤重。這些“寶貝”,都是她為角色塑造保駕護航的秘密武器。
作為土生土長的銀川姑娘,薛曌迪的職業道路并未沿襲家庭傳統。大學就讀空乘專業的她,卻因對動漫的熱愛,踏上了動漫妝造師之路。
這份熱愛,始于年少時光。高中時,她便頻繁穿梭于銀川乃至全國的動漫展會,積極參與漫友活動。一次偶然接觸到Cosplay,瞬間點燃了她對化妝的熱情。彼時銀川漫友多為自行化妝,她便主動嘗試為朋友們打造妝造,沒想到大獲好評。大學畢業后,她選擇成為一名動漫妝造師。10多年的時光沉淀,讓她從青澀新手成長為行業能手,也讓她有幸見證了寧夏動漫產業的發展。
“剛開始那幾年,寧夏的動漫妝造師很少,我也是邊學邊做。”Cosplay給薛曌迪的妝容設計帶來了新的視角,她不像尋常的化妝師執著于畫一個漂亮的妝,而是用色彩和配飾創造出一個完整的角色。
剛開始,薛曌迪試著接妝,只為自己認識的Cosplay朋友免費化妝,后來隨著技術與口碑的提高,慕名而來的客戶越來越多。
“這行遠比想象中艱辛,堪稱體力與腦力的雙重考驗。”薛曌迪坦言。工作時,她必須全神貫注,動作嫻熟流暢,絕不能出現絲毫差錯;同時還要與Coser親切交流,調動氣氛,確保對方擁有愉悅的體驗,為的就是贏得回頭客。盡管熱愛支撐著她一路前行,但這份職業的收入遠不如網絡傳言那般可觀,為維持生計,她還需在影樓兼職。
動漫妝造師要給不同的人畫同樣角色,挑戰性很大。從底妝、修容到眼影、睫毛……每次化妝,薛曌迪要用很長時間為客戶打造一個滿意的妝面。
“這份工作就像一場不斷解鎖技能的冒險。”薛曌迪笑著說。如今的她,不僅會化妝,還會做衣服、做舞臺道具。就連身邊的親友都驚嘆不已:“真沒想到你還有這一手!”尤其在漢服妝造領域,她更是投入了大量精力,將所學融入創作,這類兼具傳統文化韻味與動漫風格的妝造,深受年輕人歡迎。據她統計,近年來已累計為3000余人次打造過專屬妝造。
“曾經的我是個十足的‘社恐’,連與人交流都倍感緊張。”薛曌迪感慨道,“進入動漫妝造行業后,一切都改變了。”在這里,她收獲了自信,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潛力。
“Cosplay很復雜,有些家長可能不太理解和接受,我感覺動漫帶給年輕人的首先是樂趣,其次是有了自由的環境,還有就是能真正地做自己。”薛曌迪說,不接單時,她自己也是一個Cosplay愛好者。現在,網絡世界對二次元文化越來越包容。十幾年前她喜歡動漫的時候,在銀川和她一起做Cosplay的不過2000多人,現在則越來越多。在銀川,人們對Coser也習以為常了,COS可以大搖大擺地走在街上,旅游景區和商場都能看到,熱情的家長還會帶著孩子與Coser合照。圈內的“妝娘”也越來越多,新加入這個行業的,不僅僅是二次元愛好者,還有不少傳統的化妝師開始發展COS妝產業線,市場的繁榮,本身就說明了社會對“妝娘”這個行業的認同。
薛曌迪相信,隨著動漫產業的發展,動漫妝造師這份職業也將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而她,也將繼續懷揣熱愛,堅定前行。(記者 張濤 劉惠媛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