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3日,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雍帶領部分自治區、銀川市、靈武市三級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,圍繞國務院公布的《古樹名木保護條例》落實情況赴靈武市開展民主監督調研。
《古樹名木保護條例》自2025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,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空白,開啟了依法保護古樹名木新篇章。目前,我區古樹名木種質資源隸屬于18科26屬51種,含單株古樹381株、名木14株、古樹群101處,以旱柳、旱榆、桑樹、國槐等為主。調研組先后來到靈武市東塔鎮世界棗樹博覽園、果園村和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泉管理站,實地查看“靈武長棗古樹群”、古核桃樹、古絲棉木等古樹名木支撐加固、搶救復壯情況,了解我區古樹名木保護、古樹摸底調查工作開展情況,對我區建立古樹名木數據庫、實現動態管理、開展“一樹一策”保護的做法給予肯定。
陳雍說,古樹名木被稱為“綠色文物”,承載著地域歷史文化記憶,也是重要的物種資源、景觀資源和生態資源。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按照自治區黨委部署要求,堅持保護第一,嚴格落實《古樹名木保護條例》,摸清古樹名木底數,嚴格登記造冊,把分級分類保護、日常養護、移植管理等規定落實落細。要合理利用古樹名木資源,將保護古樹名木與環境保護、歷史教育、民俗傳承、鄉村振興、生態旅游結合起來,充分發揮古樹名木歷史文化價值,做好保護發展大文章。要發揮人民政協職能作用和委員專業優勢,圍繞古樹名木科學管護和傳承保護中存在的問題,深入調查研究,提出務實建議,加大宣傳力度,助力提高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意識,形成保護合力,共同守護好我區古樹名木資源,留住最美鄉愁。
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許寧參加。(記者 馬越)